自古以來,避諱成風,諱名諱地諱事,無奇不有。所以,古人說:「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就是要避免觸犯人家忌諱,自討沒趣,或是鬧出許多不便來。如果問起避諱的原因來,更是五花八門,妙趣橫生,且舉幾種來說。
  一是重禮尊上。唐朝大詩人杜甫,一生不寫海棠詩,在他留傳下來的1400餘首詩中,連一句涉及海棠花的也沒有,因而引來許多議論。蘇東坡說:「少陵而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深為海棠未入杜詩而叫屈。然而,楊萬里卻說:「豈是少陵無句子,少陵未見欲如何?」他以為杜甫沒有見過海棠花,所以沒有寫。其實,杜甫在海棠頗具盛名的四川寓居多年,怎能未見過海棠呢?那麼,是什麼原因使杜甫不寫海棠詩呢?《古今詩話》裡點明了此事:「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諱之,故《杜集》中絕無海棠詩。」可見,杜甫是因為避母諱,才不吟海棠詩的。這就像他避父名「閒」字之諱,詩中全無「閒」字一樣。
  因為父母名某某,便不做、不寫、不聽、不游、不踐某某的,也大有人在。過去,有個名叫劉溫叟的人,因為父名岳,便終身不聽音樂,連嵩山、華山等名山大岳也不去游了。韋翼的父親名樂,因樂是個多音字,他不僅一生不聽音樂,不游高山大岳,而且連酒都不飲,更不參加任何有歡樂事的活動。更有意思的是,北宋詩人徐積因,父名石,便一生不用石器,連走路遇到石頭都不踏,如果是非走不可的石橋,就令人背了過去!
  二是避凶就吉。傳說有個秀才叫柳冕,生來好講忌諱。當他去攻舉人的時候,就非常忌諱一個「落」字。因為一「落」,便成不了舉人。因此,凡是人同他講話,一帶「落」字,他便要給人顏色看。如果是僕人犯了他的諱,便要遭到鞭打棍敲。而他自己,如果遇到了與「落」字同音的字,說話時定將它改掉。因「樂」與「落」同音,他便把「安樂」改稱「安康」。似乎這樣一來,便可以不落榜了。等到考試完畢,發榜的時候,他派僕人去看榜,僕人問來,柳秀才一見面,便問:「得否?」僕人答道:「秀才康了!」
  還有一個太守,忌諱更多,凡是與「死」有關的字,如史、丁、孝、老、故,等等,都在忌諱之列。一次他剛剛到任,便有一個名叫丁長儒的人來拜謁他。太守一聽說姓丁,馬上就想到父母死了叫「丁憂」,直叫晦氣!遂閉門不見。來人無法,正在躊躇,看門人知道太守的心思,就給丁長儒的「丁」字改為「千」字,報了進去,太守立即高高興興地出來接見。有一回,御史台有件獄案要定,發來的文書上邊,有「病故」二字,書吏知道太守的忌諱,在拿給他看時,故意用手指將「病故」二字遮住。太守一看,覺得上下文義不連接,便用手中的筆敲去書吏的手指,書吏的手指一去,便看到「病故」二字,馬上臉色大變,急忙拿起文書,在案桌腿上繞了幾圈,口中還喃喃地念「乾,元亨利貞。」惹得滿堂人暗暗發笑。
  不論避諱出於何種原因,但因避諱的名字、事情、地方太多了,使人防不勝防,甚至弄巧成拙,鬧出了許多笑話來。
  南宋的錢良臣,很忌諱別人叫他的名字。他的小兒子很聰明,知道他父親的忌諱,故在讀書時,凡遇經史子集中有「良臣」二字,讀時都改為「爸爸」。一天,讀《孟子》中的「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遂將其改讀為「今之所謂爸爸,古之所謂民賊也。」原為尊敬,反成辱罵!
  五代時,馮道為相。有一天,他叫門客給他講《道德經》。這《道德經》的首名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門客見一句話裡有三個「道」字,犯了馮相的諱,惶恐之下,便隨機應變,將「道」字改為「不敢說」。於是,就讀成了「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實在是令人絕倒!
  相傳宋朝的田登,做了州官,非常忌諱別人觸犯他的名諱。因此,凡是與登同音的字,都不能說,而且要老百姓都避他的諱。由於這個緣故,舉州皆呼燈為火,「點燈」也說「點火」。可巧,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官府照例要出告示,准許百姓放燈。因那「燈」與「登」同音便不能直書。佈告上只好寫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老百姓一見這個佈告,無不氣憤,一齊怒道:這可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因避諱鬧出了笑話,算是小事,進而還要鬧出許多事來。有的人因避諱不能做官,有的人因避諱而丟官。
  南朝宋史學家范曄,因為父名泰,便辭去了太子詹事的職務,連官也不做了。清朝同治年間,有個叫王國鈞的,常州武進人,殿試時,本已列為前十名進呈,只因「王國鈞」三字與「亡國君」諧音,慈禧太后惡其名,遂抑置三甲,未之任卒。文廷式廷試時,主考官本想把他錄為第一名,這時有人說道:「宋之文天祥,明之文震孟,都是在他們中了狀元之後,這兩個朝代才亡的。因此文姓搶元,非國之祥『。」由於這樣的忌諱,文廷式便被放到了第二。
  至於因避諱而被殺頭處死的,被流放的,當推清朝為最。眾所周知之「維止案」,便是如此。還有乾隆時期,內閣學士胡中藻任廣西學政,他引用《周易》中的爻象之說,以「乾三爻不像龍」為試題。由於試題的第一字是「乾」,最後一個字是「龍」,「龍」與「隆」同音,「乾」與「龍」被分開,且又「不像龍(隆)」,因此,被誣為攻擊皇上,暗示乾隆皇帝要被分屍,這就觸犯了帝諱,致使胡中藻遭到了滿門抄斬的處治。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善於諂媚的人,因媚諱而得官。清朝光緒年間,癸卯科應試,恰逢慈禧太后70大壽。有個舉子,為了迎合,特意取名為王壽朋,寓意為希望王壽膨漲,長壽永年。慈禧一見大喜,當即點為狀元。
  在封建社會裡,避諱已成了束縛人們精神的一條鎖鏈。唐朝韓愈曾寫過一篇《諱辯》,為李賀不能舉進士而鳴不平。但像韓愈這樣有識之士畢竟是少數,避諱這種陋習還是代代沿襲不衰,這正是古人的可悲之處。

Author :李宣奇   Provenance :《文化娛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避諱趣話
    全站熱搜

    o918po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