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掛,是一份非常美、非常纏綿的情愫。
  有人可牽掛,是喜悅;被人牽掛,是幸福。
  有事能牽掛,是擁有;受事所牽掛,則是一層無形的關聯,是事事關心,是一種自覺重要的滿足。
  想想,在有限的生命中,曾經有那麼一個人時時將他的心聲附於你的身上,念你、記掛你、關心你、盼望你榮耀他的生命,也用他的光,照耀你的人生,讓彼此因為對方,使生命更豐碩、更壯麗,讓彼此的心靈,在智慧的最高層得以溝通,引發共鳴,這應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值得追尋的樂事。
  但是,牽掛有時候會變成一種負擔,尤其當你將另一個人的快樂與否看得高過你自己的一切時,你便不大能左右自己的情緒,而成為因他樂而喜,因他憂而苦。他喜笑時,你心中一片亮麗;他沮喪時,你馬上日月無光,完全淪為風向雞,隨風力而轉動。你驚於自己的迷失,不甘於如此,卻無力改變自己。只因為,你已將自己的心牽掛在他的身上,只因為,你從而品嚐到給予的真正快樂。這份牽掛,是「衣帶漸寬終不悔」,是帶著幾分疑,幾分不可解釋的愚。
  同樣的,被人牽掛也常常轉化成一重干擾,表現於言行舉止,便是具體化的介入,介入到個人生活領域、心靈深處。人在某些時候,很希望和別人共享一切,有些時候,又極需要孤獨冷靜。若是外在的存否能配合內在的需求,無異是完美妥帖。只是,世界上是不是真有那般圓滿的人際關係?如果在你渴望獨處時,別人投給你大量善意的關注,那麼,很可能不但收不到預期效果,反而會形成困擾與厭惡,這時候,太多的被牽掛,便成為一種干擾。
  這兩種互為表裡的關係,呈現在親子之愛上,是父母永無止境的牽掛子女。因牽掛而關注、而詢問、而介入,甚至恨不得替孩子生活,替他承受一切。然而做子女的,卻不一定怡然接受這些因愛而演繹出來的行為表現。他們只感覺到這些行為所帶來的干涉、阻力,他們只想躲開這些干涉,避開那些阻力。一直到有一天,這些無形的牽絆消失了,不再有誰詢及他們的行止時,才恍悟到那分牽掛有多可貴。有個女孩子對我說,她母親在時,每回她出門總叫她多帶衣服,別忘了拿傘,而她總嫌媽媽煩;如今出門時,再也沒有誰叮囑她什麼,她猛然發覺世界竟是如此冷清。
  另外,有位丈夫總是抱怨妻子嘮叨,天天問晚上回不回來吃飯,他所持的理由是:「要回來自然會回來,有什麼好問?」問,本身是一種結果,而關愛則是它的緣由。膚淺的人,只看見它的果而無視於它的因,當然這份牽掛就成了干擾,成了管,成了多事。
  有人說「了無牽掛」表示出瀟灑自在。然而,我卻認為,在灑脫的背後,多少藏著幾分無依與淒涼。人,尤其是凡人,多少還是擔著一些負荷,受著一點干擾比較踏實些。

Author :楊小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918po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