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雄壯的歌聲中,張澤石懷著青年人的一腔報國熱情奔赴朝鮮戰場。可他沒想到,等待他的並不是殺敵立功,也不是英勇犧牲,而是兩年三個月零十天地獄般的戰俘生涯以及由此而帶來的近三十年的坎坷命運……
  近十年傾心相戀成泡影
    1946年,張澤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可是,很快他便發現,「科技救國」在動盪的時局中只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於是,他投入了滾滾的革命洪流,用自己的筆、自己的文藝才能為祖國的解放事業貢獻著力量。就在那火熱的鬥爭生活裡,他遇到了M,一位美麗清純、堅強能幹的女性。他與她一起演出歌頌解放區的秧歌劇《兄妹開荒》,一起排演《夫妻識字》,在他的帶動下,她也入了黨。後來,他們乾脆毅然離開校園,投身革命文藝事業。他們的心,在鬥爭中靠近,他們的感情,在白色恐怖中加深,直至迎來了全中國的解放。
    就在美好生活向他們招手之際,朝鮮戰爭打響了。張澤石響應祖國召喚,成了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而M則考上了西北大學地質系,又一次成為一名大學生。臨別在即,M用她少女的情懷去鼓舞即將遠征的勇士,去鐫刻他們愛情的豐碑,只是他們誰都沒有想到,這次出征竟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1951年5月27日到1953年9月6日,經過戰俘營那沒有硝煙的戰場的洗禮,張澤石更加成熟了,他利用當翻譯的便利,為難友們爭取到不少權利,並直接參與和領導了中國戰俘的反抗鬥爭,和他的戰友們一起用鮮血與生命捍衛了自己對祖國的忠誠。終於有一天,他回到思念已久的祖國,那是1954年1月3日。
    戰俘營的非人生活和不屈抗爭,並沒有使他忘記M,相反,思念之情在經過歲月沉澱之後變得更加濃烈。而遠在西安的M,心中也無時無刻不在惦念著「失蹤」的戀人。她終於等到了他回國的消息,於是,正月初十就風塵僕僕地趕到遼寧昌圖張澤石的駐地,受到了廣大指戰員的熱烈歡迎。
    張澤石向組織上提出了結婚申請,可是按部隊有關規定未獲批准,張澤石與M唯有再一次地等待。一對闊別兩年多的戀人,僅僅相聚了三天,又天南地北地分開了!
    元宵節過後,風雲突變。張澤石和他的「難友們」突然接到通知,他們將根據「熱情關懷,耐心教育,嚴格審查,慎重處理,妥善安排」的方針,接受嚴格的審查。從此,張澤石陷入無休止的交代之中。他一遍又一遍地寫著交代材料,缺點錯誤一遍又一遍地被誇大,性質一次又一次地升級,而對敵鬥爭的成績卻一步又一步地被縮小……
    1954年6月的一天,張澤石因「有武器不抵抗被俘,被俘後向敵人供出部隊番號,又因怕吃苦而當翻譯」等罪名被開除了黨籍。幸而他參與領導過戰俘營的對敵鬥爭,總算被從寬處理,承認了他被俘前的軍籍。他與許多「歸來人員」一起被遣送回四川。
    然而,巴山蜀水已再難容納他這個落難的兒子,張澤石只有隨父到北京等待安排工作。赴京之前,他只身前往西安探望即將畢業的戀人。兩情綿綿,M向校黨委遞交了結婚申請,卻又一次未獲批准。因為黨員結婚要調查對方的政治情況,而張的檔案不知在四川還是北京,無從查找。
    西安車站的小旅店裡,張澤石終於鼓起勇氣,向M坦白了自己已被開除黨籍的事實。純潔的M除了相信組織會弄清戀人的問題外,更向他保證:「世界上沒有什麼能動搖我對你的愛和信任,我決不離開你,無論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她自然不會知道,這代價最終會大到自己竟然無以承受的程度。
    M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某國家機關當機要秘書。這個保密崗位,無疑又為他們的愛情設置了一道障礙。此時,M又一次顯示了她的堅貞與勇敢。她毅然與張澤石住到一起,希望懷孕可以使組織同意他們的婚事。為此,她做好了隨時調離保密崗位的精神準備。
    正是這樣一份生死相隨的真情,支持著張澤石度過了難熬的四處求職四處碰壁的困難時期。
    1955年春天,張澤石的工作終於落實了,他被分配到北京市九中當教師。M第二次向黨支部遞交了結婚申請書,不料她所得到的答覆卻是:如果要與張澤石結婚,她不僅不能從事機要工作,甚至不能留在黨內。在黨與戀人之間,M做出了痛苦的抉擇。在給張澤石的最後一封信中,她寫道:「為什麼所有的人,連你我的親人都回答我只能要黨不能要你,還都說這是為了我的前途著想……而大家為什麼都不想想失去了你,我的前途還有什麼可指望的?」
    這封用血淚寫成的書信,揭示的似乎是個注定了的結局:除了疲憊與淒涼,張澤石從此將一無所有了!可張澤石沒有想到,M所承受的壓力遠不止這些。
    在分手之前,M的頂頭上司就已向她求過婚,M自然堅決拒絕,並要求調到了總工程師辦公室工作。分手之後,她又一次回絕了那位原上司的糾纏,並義無反顧地請求調離機要工作崗位。愛情使M變得更加堅強,整整8個月裡,她孤軍奮戰,不屈不撓,為了愛情,她竟然去大興安嶺地質隊當了一名技術員。
    然而,破鏡畢竟難以重圓。1956年5月,當M再次找到張澤石時,他的身邊已有了一位患難與共的女友楊毅毅。於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畫上了句號,M永遠地走出了張澤石的生活。
  四十載風雨同舟迎新生
    成家,對於張澤石來說不是什麼浪漫與甜蜜,而只是履行一道人生中的手續。當妹妹領著同學小B走進家門時,張澤石便洞穿了妹妹的善意。他請妹妹轉告了自己的政治情況,自然,其結果是對他頗有好感的小B再也沒有走進張家。
    所以,當楊毅毅告訴他「如果不嫌棄我,我願一輩子跟你吃糠咽菜、穿布衣住茅屋,唯一的希望是你要永遠對我好,不變心」時,張澤石不能不動心了。
    1955年的秋天,在老校長的提醒下,張澤石開始注視年輕的語文教師楊毅毅。這是一個活潑大方的東北姑娘,同樣經歷過一場失敗的愛情。她從悲傷中奮起,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教學中去,把初中的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她也愛好文藝,校慶時,她同張澤石合演的話劇得到一致的好評,這一切,都使他們的心走得更近。1955年底,張澤石決心向她坦白一切。信交出去了,他忐忑不安地等待著結果。回信終於來了,那裡面充滿了一個姑娘純真的愛情與信任。
    1956年暑假,期盼已久的婚禮終於舉行了。簡陋的洞房更映襯出他們感情的深沉與豐厚。可是誰也沒想到,他們等來的卻是一場比一場更大的風暴。
    1957年,張澤石被打成了右派,不僅如此,他全家都遭受到厄運的侵襲:大哥、二哥、二嫂全被定為右派,父親則成了右派兼歷史反革命。這對結婚才一年的楊毅毅來說,是何等沉重的打擊!開張澤石批判會那天,由於過度驚嚇,她驟然失去了奶水,只好用奶粉來哺育出生才兩個月的兒子。張澤石的收入一下子減少了52元,這給本來就不寬裕的家庭造成了更大的經濟壓力。可小楊卻沒有抱怨什麼,她始終都沒有跟張澤石劃清界線,她用實際行動兌現著自己的承諾。
    1960年,當飢餓席捲中國大地時,下放在西黃村掏糞坑的張澤石更是餓得奄奄一息,全身的浮腫使他意識到死神就要降臨。他躺在床上,默默地等待著死亡。到了第三天,楊毅毅來了,還帶著十幾隻當時難以見到的菜餃子。她把餃子一口口地咬碎餵入已無力咀嚼的丈夫口中,然後又用一元錢買了一根胡蘿蔔和一個雞蛋,煮熟了塞在丈夫的枕頭底下。兩天後,她又為丈夫送去一杯羊奶。這些食品,這份愛,讓死神望而卻步,張澤石奇跡般地恢復了健康。
    1963年,張澤石被摘了右派帽子,生活似乎有了些轉機。可是好景不長,1966年5月,史無前例的「文革」風暴開始了。這場持續了十年的運動自然不會漏掉張澤石這個「大右派」、「大叛徒」、「大間諜」。在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下,他想到了死。這時,又是楊毅毅的堅強使他擺脫了死神的召喚。
    張澤石被關入牛棚後,不能與家人見面,楊毅毅就每個月送去帶「紅」字的香煙,提醒他女兒小紅在等待著他的歸來。每一次的留言裡,楊毅毅都會寫上「家裡老人孩子都好,你只管放心改造。」但就在1969年春節前的一個月,她的母親卻因癌症離開了人世。她用她的堅韌支撐著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她用她全部的愛去撫慰她的丈夫,養育她的子女。
    1971年開始,張澤石走上了上訪之路。特別是1977年到1979年,他與集中營時的黨支部取得聯繫,開始為自己,也為六千難友伸冤。楊毅毅默默地支持著他。1980年3月15日,張澤石的右派帽子正式被摘除,新的生活真的開始了。
    1996年,張澤石夫婦結婚40週年,全家聚到一處,楊毅毅深情地說:「我絕對沒有後悔的地方!」

Author :斯語   Provenance :上海電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918poiu 的頭像
    o918poiu

    線在談

    o918po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