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史前神秘的湖畔村落自1853年開始,歐洲冬天的天氣變得特別乾燥,不少湖泊水面縮小,水位下降。
瑞士蘇黎世湖水位也下降了,結果使湖邊的那些好多直豎的木樁露出了水面,這些插在淺水淤泥中的黑色的木樁,仿佛在人們的眼前支起了一個遙遠的史前歐洲村落。
看到這個景象,不少知道這個地區有新石器時代遺跡的人,馬上邀請當時著名的考古學家凱勒到現場來研究。
凱勒來之後,仔仔細細地考察了湖畔長長短短的木樁後,宣稱這是約4000年前古代居民在湖面上建築房舍用的平臺支柱。
凱勒之所以這樣推想,是因為他見過一些繪畫,表現了太平洋某些島嶼不懂文字的現代土人,在水邊插上木柱搭建茅屋。
所以他在觀察完現場之後,便很自然地假設蘇黎士湖及阿爾卑斯山區從前也曾建造過類似的茅屋。
有人說歷史常走彎路,事實上是考古的人常走彎路。
凱勒的說法僅僅是一種推測而已,100年之後,考古工作者才有現代裝備去研究湖床的那些木樁,以及沉積在淤泥和碎石瓦礫裏的各種證據。
19世紀40年代,人類發明了實用的氧氣面罩潛水裝置,50年代又有了精密複雜的水底作業設備,所以考古學家們可以從容不迫地對古代阿爾卑斯山湖畔居民的生活,進行科學考察,而不是主觀猜測。
湖底厚厚的淤泥中深深地埋藏了許多木器,紡織品、工具、植物和獸類殘骸,這些東西如果不是深埋在水下,只怕早已腐爛完了。
科學有效的考古工作開始之後,考古學家們就發現新石器時代的水鄉景物與凱勒想像的完全不同,事實上那些村落是建在湖畔的土地上,而不是建在水面上,那些木樁是沼澤軟泥地上的部分房舍地基,房屋蓋好之後的幾百年期間,湖水開始不斷上升,房屋最後被棄置,湖畔村落最後被淹沒在湖水中,所以遺址與現在的湖岸距離很遠。
至於史前人為什麼要在這種沼澤地上築屋,這是一個謎。
早期的人類,不管是漁獵還是從事農業生產,都要充分地利用周圍環境才能夠生存。
法國巴拉杜魯湖的種種發現,也許能幫助我們看到史前人類是如何利用自然資源的。
70年代,考古工作者開始打撈巴拉杜魯湖的水底文物,發現早在5000年前,居住在湖畔的居民就開始使用燧石斧頭砍伐樹林修建房屋,整棵的冷杉樹構築了房屋的基本框架,四壁則用榛樹和冷杉的樹枝編造,再用苔蘚和蘆葦杆來填塞牆壁的縫隙,屋頂則有可能是用葦杆蓋的,整座屋子半懸在泥地的木樁上。
在屋子裏,床也是冷杉樹枝做的;爐子則是用黏土做成,晚上一家人可以圍著火爐取暖。
他們具有很強的開拓精神,每到一處都要拓荒伐樹,逐步推進居民點。也許蘇黎世湖畔的人也是這樣生活的。
阿爾卑斯山到處都是濃密的森林,早期的定居者很自然就在湖邊的空地上搭蓋房屋,很長一段時期人類都是這樣,並且在湖畔居住可以更方便取水,這也是今天的露營者都明白的道理,在湖畔定居之後,他們就可以逐步清理山谷環境,開闢出空地方便生活。
刻苦耐勞、自給自足,是這些史前人的特點,經過仔細的考察,在這裏發現了一些紡織品殘片、木制的織布梭子和紡錘等,說明住在這裏的居民自己織布,並以陶罐和編織的籃子貯存糧食。
即使以現代標準衡量,巴拉杜魯湖畔居民的食物也是營養豐富,花樣繁多的。
主食是大麥和小麥,他們磨制粗麥粉來做烤餅,也在森林裏採集可食的野生植物,例如黑莓、李子、蘋果,各式各樣的蘑菇及堅果等。
雖然他們大量砍伐樹木蓋房子等,但不砍伐橡樹,也許是留下來采橡子吃,更可能是拿來喂豬;至今歐洲人仍然說“最好的火腿是橡樹長出來的”。
他們也保護別的產果樹木,把樹四周的矮樹藤蔓之類清除,使這些樹可以多受陽光,比叢林中自然生長的最少多結一倍果子。
雖然巴拉杜魯湖畔居民飼養牲口,吃牛肉、羊肉、豬肉、山羊肉等,他們也常常獵鹿,有時甚至獵熊。在遺址發現的魚網石墜子和魚網碎塊說明他們也喜歡吃魚。
肉類大概是在火上烤熟來吃的,不過在巴拉杜魯湖底土灶附近發現許多石英碎片,表示他們也喜歡用石頭煮肉吃。煮的方法是這樣的,先將石塊燒得火熱,再把要煮的食物和滾燙的石塊一齊放進盛有半罐水的陶罐,滾燙的石頭將水燒開,於是食物也煮燒了。
許多沉在湖底的大小碎石片,證明滾燙的石頭突然放到冷水裏會爆裂。
新石器時代農業逐漸發展,糧食供應更加穩定可靠,加上當時歐洲人口稀少,也不擔心缺乏耕地。
這些房子的主人在住了15年左右,便放棄了大多已破爛不堪的房屋,因為耕地也日漸貧瘠,沒有聽說他們種田施肥,穀物收成逐步減少,再次舉家搬到另外一個湖邊重建家園,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了,所以今天在蘇黎世湖、巴拉杜魯湖留下的,只能是露出水面的木樁,而沒有他們的後裔。
Author :
瑞士蘇黎世湖水位也下降了,結果使湖邊的那些好多直豎的木樁露出了水面,這些插在淺水淤泥中的黑色的木樁,仿佛在人們的眼前支起了一個遙遠的史前歐洲村落。
看到這個景象,不少知道這個地區有新石器時代遺跡的人,馬上邀請當時著名的考古學家凱勒到現場來研究。
凱勒來之後,仔仔細細地考察了湖畔長長短短的木樁後,宣稱這是約4000年前古代居民在湖面上建築房舍用的平臺支柱。
凱勒之所以這樣推想,是因為他見過一些繪畫,表現了太平洋某些島嶼不懂文字的現代土人,在水邊插上木柱搭建茅屋。
所以他在觀察完現場之後,便很自然地假設蘇黎士湖及阿爾卑斯山區從前也曾建造過類似的茅屋。
有人說歷史常走彎路,事實上是考古的人常走彎路。
凱勒的說法僅僅是一種推測而已,100年之後,考古工作者才有現代裝備去研究湖床的那些木樁,以及沉積在淤泥和碎石瓦礫裏的各種證據。
19世紀40年代,人類發明了實用的氧氣面罩潛水裝置,50年代又有了精密複雜的水底作業設備,所以考古學家們可以從容不迫地對古代阿爾卑斯山湖畔居民的生活,進行科學考察,而不是主觀猜測。
湖底厚厚的淤泥中深深地埋藏了許多木器,紡織品、工具、植物和獸類殘骸,這些東西如果不是深埋在水下,只怕早已腐爛完了。
科學有效的考古工作開始之後,考古學家們就發現新石器時代的水鄉景物與凱勒想像的完全不同,事實上那些村落是建在湖畔的土地上,而不是建在水面上,那些木樁是沼澤軟泥地上的部分房舍地基,房屋蓋好之後的幾百年期間,湖水開始不斷上升,房屋最後被棄置,湖畔村落最後被淹沒在湖水中,所以遺址與現在的湖岸距離很遠。
至於史前人為什麼要在這種沼澤地上築屋,這是一個謎。
早期的人類,不管是漁獵還是從事農業生產,都要充分地利用周圍環境才能夠生存。
法國巴拉杜魯湖的種種發現,也許能幫助我們看到史前人類是如何利用自然資源的。
70年代,考古工作者開始打撈巴拉杜魯湖的水底文物,發現早在5000年前,居住在湖畔的居民就開始使用燧石斧頭砍伐樹林修建房屋,整棵的冷杉樹構築了房屋的基本框架,四壁則用榛樹和冷杉的樹枝編造,再用苔蘚和蘆葦杆來填塞牆壁的縫隙,屋頂則有可能是用葦杆蓋的,整座屋子半懸在泥地的木樁上。
在屋子裏,床也是冷杉樹枝做的;爐子則是用黏土做成,晚上一家人可以圍著火爐取暖。
他們具有很強的開拓精神,每到一處都要拓荒伐樹,逐步推進居民點。也許蘇黎世湖畔的人也是這樣生活的。
阿爾卑斯山到處都是濃密的森林,早期的定居者很自然就在湖邊的空地上搭蓋房屋,很長一段時期人類都是這樣,並且在湖畔居住可以更方便取水,這也是今天的露營者都明白的道理,在湖畔定居之後,他們就可以逐步清理山谷環境,開闢出空地方便生活。
刻苦耐勞、自給自足,是這些史前人的特點,經過仔細的考察,在這裏發現了一些紡織品殘片、木制的織布梭子和紡錘等,說明住在這裏的居民自己織布,並以陶罐和編織的籃子貯存糧食。
即使以現代標準衡量,巴拉杜魯湖畔居民的食物也是營養豐富,花樣繁多的。
主食是大麥和小麥,他們磨制粗麥粉來做烤餅,也在森林裏採集可食的野生植物,例如黑莓、李子、蘋果,各式各樣的蘑菇及堅果等。
雖然他們大量砍伐樹木蓋房子等,但不砍伐橡樹,也許是留下來采橡子吃,更可能是拿來喂豬;至今歐洲人仍然說“最好的火腿是橡樹長出來的”。
他們也保護別的產果樹木,把樹四周的矮樹藤蔓之類清除,使這些樹可以多受陽光,比叢林中自然生長的最少多結一倍果子。
雖然巴拉杜魯湖畔居民飼養牲口,吃牛肉、羊肉、豬肉、山羊肉等,他們也常常獵鹿,有時甚至獵熊。在遺址發現的魚網石墜子和魚網碎塊說明他們也喜歡吃魚。
肉類大概是在火上烤熟來吃的,不過在巴拉杜魯湖底土灶附近發現許多石英碎片,表示他們也喜歡用石頭煮肉吃。煮的方法是這樣的,先將石塊燒得火熱,再把要煮的食物和滾燙的石塊一齊放進盛有半罐水的陶罐,滾燙的石頭將水燒開,於是食物也煮燒了。
許多沉在湖底的大小碎石片,證明滾燙的石頭突然放到冷水裏會爆裂。
新石器時代農業逐漸發展,糧食供應更加穩定可靠,加上當時歐洲人口稀少,也不擔心缺乏耕地。
這些房子的主人在住了15年左右,便放棄了大多已破爛不堪的房屋,因為耕地也日漸貧瘠,沒有聽說他們種田施肥,穀物收成逐步減少,再次舉家搬到另外一個湖邊重建家園,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了,所以今天在蘇黎世湖、巴拉杜魯湖留下的,只能是露出水面的木樁,而沒有他們的後裔。
Author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